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状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状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朝代排名顺序?
三国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立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
不知道题主要求的排名依据是什么。
从建立顺序来说,首先是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
随后,公元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从灭亡来说,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夺取曹魏***,定都洛阳,建立晋朝,魏灭;279年晋灭吴。
从领土和人口,魏国领土最大,吴国和蜀国加上才差不多魏国那么大,蜀国最小,而且位置在当时最偏。人口也是魏最大,蜀最少。
综合国力,不管从军事力量、人才储备,都是魏最大,蜀最小。
1、三国下来是:魏国(曹魏***)——晋(西晋与东晋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2、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北洋***——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国演义前后多少年?
大约96年
三国演义主要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最后是西晋灭吴最终实现大一统的这一段时间!
汉献帝即位(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自董卓乱政后,先废少帝改立献帝,汉朝名存实亡,汉献帝之正统耐人寻味。不过若依正统论,继汉者为谁,献帝若不计入汉朝,加上魏、蜀、吴在建安年间此时无人开国立朝,因此这期间共有刘协、曹操、刘备、孙权等帝王,于是前后就有四国。而汉并不属于三国之一。 魏、蜀、吴与汉并为四国,但建安元年却只有一国存在,其它三国尚未建国。 最广义的说法,则是从汉灵帝黄巾乱起(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起,至晋武帝吞吴(晋太康四年,公元280年)止,共九十六年。
三国时期历史在倒退是正确的吗?
论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当时东汉已经落寞,朝纲荒废,所以急需一个新势力来统治。之后就出现3股势力来分天下,我想这是历史进步的趋向,没有这一分为三,就没有后来的晋朝的统一。虽说3分天下,但是也把天下这一盘散沙好好的聚了起来。所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看,我认为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不是倒退。
三国属于哪个朝代?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三国演义分前后三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在东汉末年;第二阶段是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帝;第三阶段是晋代魏,晋朝是公认的正统王朝,所以三国演义是从东汉、魏、西晋,横跨三朝。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状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状况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