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皇帝历史冷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皇帝历史冷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西汉初年出现的治世局面?
  2. 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3. 苏武为何最后被放回汉朝?

西汉初年出现的治世局面?

西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汉朝皇帝历史冷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

汉朝皇帝历史冷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原因是实行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无为而治

汉朝皇帝历史冷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景之治的内容包括***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文景之治的意义是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为汉武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道家思想登入殿堂。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

无为而治。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

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国家,西汉建国初,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加上连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民大量逃亡。汉初的人口,较之秦代大大减少,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汉朝的所有制度都是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革新的,史称之为“汉承秦制”,而,汉朝有又分为西汉和东汉。前面说了汉朝的政治制度是在秦朝的基础省制定的,那么,西汉和东汉实行的监察制度有何区别呢?

两汉实行的政治制度有何区别 ?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两汉时期的监察制度制度:

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在汉武帝时实行的监察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派一名刺史进行监察,没有固定的治所,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监察制度的职权是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吏。

到了东汉时监察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定期巡行郡国,检阅刑狱,考察官吏政绩,年终上奏皇帝,有固定的治所,开始掌握军队。东汉末年改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监察制度。

两汉时期监察制度的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朝,确立于西汉。监察制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借鉴。

不过,封建的监察机构本身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它不可能根除***的种种恶习,也不可能摆脱官僚制度弊病的制约,从而导致监察部门的***,这是必然。(消极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监察制度的演变秦: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苏武为何最后被放回汉朝?

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必须让读者知道苏武出使匈奴,苏武北海牧羊和苏武归汉三个小故事。相信听我讲完了,朋友你就啥都明白了,我也不用回答了。

公元前117年,北方的匈奴连续遭到了汉武帝三次有力的打击后,势力大减,不得已向漠北逃窜。匈奴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大汉称臣。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且鞮登基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派使者前来长安求和。汉武帝刘彻于是决定派汉使者出使匈奴:一是为了对新单于表示祝贺;二是与匈奴协商停战谈判。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特地准备了丰厚的礼物,派遣苏武持旄节、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以答谢单于。

苏武(生卒不详),字子卿。当时是代郡太守。接到汉武帝命令,带着副使张胜,助手常惠等外交队伍,历经重重困难,来到了匈奴。这次双方都比较有诚意,谈判也很顺利。苏武等即将回国时,想不到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原来匈奴上层不少人不满汉、匈和好。他们的言行、举动导致汉降匈奴的部下愤怒。有一个汉族降将叫虞常的人,和其他人策划了一场***、劫持案。这伙人准备乘单于外出打猎之际,射死一个叫卫律的将领,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谁知有人告发,事没有办成,自己却暴露了。由于虞常事前告诉过汉副使张胜,而张胜没当回事,也就没有告诉苏武。现在事情败露了,匈奴认为是汉使团指示的,就把苏武一行强行扣留下来,并要求他们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卫律、李陵等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被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准备用酷刑。苏武大义凛然的说:身为汉使,屈节辱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面目回去?说完拔刀自刎,鲜血喷流,昏绝于地。卫律飞马找来医生,终于将苏武救活过来。匈奴为逼迫苏武投降,见苏武伤势好转,就当着汉使团的面,杀了虞常。张胜吓得立马伏地乞降。

当匈奴的刀向苏武砍来时,苏武昂首挺立,一动不动。单于见苏武不怕死,就将他关在一个阴冷、狭小的露天地窖里,不给饭吃,不给水喝,以挫苏武意志。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苏武渴吃白雪,饿食袄毡,冷缩角里,就是不向匈奴低头。单于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苏武。无赖之下,只好将苏武流放北海(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给了他一群公羊,说什么:“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唯一与他作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节杖和一小群羊。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群取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节杖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苏武的气节,受到了匈奴人的尊敬,称赞他是个有气节的汉朝大丈夫!

十几年后,囚禁他的单于去世了,汉武帝也不在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任了皇位。公元前85年,因匈奴起了内乱,单于的确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了。于是,他们又打发来使者要求与汉朝和好。汉昭帝于是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匈奴放回苏武、常惠等人,匈奴却骗说苏武已经死了。

公元81年,汉朝再次派使者到匈奴来。常惠早买通了单于的手下人,并私底下跟汉使者见了面。使者明白了底细,严厉地责备单于说:我大汉皇上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布帛,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他说现在还在北海放羊。你们怎么可以骗人呢?单于一听,吓了一大跳:苏武的忠义竟然感动飞鸟了!于是,立马向使者道歉,答应送还苏武。当众人见到白发苍苍、骨瘦如柴、披着麻絮一样的衣服、拄着全部脱了毛的节杖的苏武出现时,汉使们都感动的哭了!

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有一百多人,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了常惠等仅有的几个人了。苏武出使时,才有四十余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回来时,已经是六十五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百姓听说在匈奴十九年的苏武回来了,争相出门迎接。当说到他坚贞不屈的精神时,汉昭帝也感慨、唏嘘不已!故事就讲到这里,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皇帝历史冷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皇帝历史冷知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