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代讲经图和秦坑儒谷有什么相似点?
  2. 请回答这张汉代石刻图片,汉代以前历史上哪位人物类似图像呢?
  3. 汉朝两位悲惨废太子刘荣和刘疆有何相似,又有何不同结局?

汉代讲经图和秦坑儒谷有什么相似点?

  在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乡的洪庆堡、洪庆沟村与灞桥区洪庆镇的洪庆坊、街子村一带,有一块平坦的谷地,人称"洪庆沟"。据考证,这里就是当年秦始皇"焚书"而引发的"坑儒"***的地点"坑儒谷"。

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的朝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平寰宇记》:"唐天宝年间玄宗诏为旌儒乡,立庙,命贾至为碑文。"今唐刻旌儒庙碑已毁,仅存残破的唐刻儒生石像。

请回答这张汉代石刻图片,汉代以前历史上哪位人物类似图像呢?

汉朝之前很少会出现宗教式的人物石刻,汉朝后社会稳定,宗教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宗教从春秋诸子百家学术中慢慢完善起来,形成礼教形式,并且从以前简单的图腾鬼神信仰演变发展到宗教式的人物信仰。

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的朝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朝前期石刻一般只出现在贵族以上人物墓碑里,因为铁器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只有贵族才有一些铁器。汉前石壁上,基本以平面画为主。随着铁器工具生产工艺发展,石刻才开始在汉慢慢普及起来。

谢谢邀请,虽然不是我的专长,但中国古代图案图像在我研究学习范围之内,所以稍做回答,以表谢意。

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的朝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张图片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东北孔望山摩崖造像群中的一个造像拓片。

孔望山,位于锦屏山邹麓,距海州古城、2.5公里,是一个孤立的山丘,东西长约800米,海拔高129米,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依山石的自然形式雕凿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计105个。经专家判读被大致分为18组,其中12组与佛教有关,6组与道教有关。佛教内容有佛、菩萨、***、力士和供养人等,以释迦牟尼佛的本生和本行故事为题。道教内容主要表现道教崇拜形象。除了这些造像外附近还有石象、“馒头状”巨石、石蟾蜍等石刻。


问者所提到的拓片来自于崖壁中间靠东段的一尊坐佛像(蓝线圈内),之所以判读为“坐佛”,是因为其双手的姿势和其他容易判读的立佛像一样。这尊佛像风化严重,表面已经完全模糊不清,但从拓片上还是可以看出明显的高肉髻。

关于问者的问题,实际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建造时间目前在学术界仍然存在有争议,在这110个人像中佛教题材主要有57个人像组成的“涅槃”图和“舍身饲虎”图以及立佛、坐佛、***、力士、供养人像等。佛像的肉髻、手印、结跏趺坐式等皆清楚明白。还有门亭长、施主、宴饮、乐舞、杂戏等世俗图像。由于其中人物的衣、冠及用具皆具汉代的特征,再加上其造像的艺术风格方面分别运用了凸面线刻、减地阴刻、浅浮雕和高浮雕的艺术手法,这些都具有很明显的汉画像石风格,所以才有了“汉代”说法。而历史上关于它的记录最早也只见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海州直隶州志》有所提及,称其“有诸贤摩崖像,冠裳甚古,如读汉画”。

所以问者直接说是“汉代石刻图片”是欠妥的。

至于“汉代以前历史上哪位人物类似图像”,说实话汉代和汉代以前的人像有名有姓的很少,多数都是西王母、东王公、老子这些知名人物,所以我给不出相关答案,还望问者和读者们海涵。

汉朝两位悲惨废太子刘荣和刘疆有何相似,又有何不同结局?

刘荣和刘疆都是先被立为太子,后又被废。但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刘荣是被废,而刘疆却是主动请辞太子位。他们两人后来的命运也迴然不同。

1.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景帝的王妃栗姬所生

栗姬能歌善舞,很得汉景帝的宠爱。刘荣于景帝四年被立为太子,但也仅三年就被废,两年后死,刘荣的命运主要还是他的母亲栗姬的鲁莽和无知而造成的。

儿子被立为太子后,母以子贵,做母亲的在后宫自然会有多人来巴结逢迎,这其中就有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 看到刘荣被立为太子,长公主便想攀上这门亲,亲自找栗姬提亲,想把女儿嫁给刘荣。

要说这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长公主那是汉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姐姐,不是随便就能得罪的,何况又亲自来提亲。就算不同意说话也应该客气一点。

但由于长公主经常给汉景帝物色美女,惹得栗姬醋意***,当即就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这门亲事,而且说话还相当难听。

粟姬这次的鲁莽和目中无人,不仅给自己,也给她的儿子刘荣埋下了祸根。长公主提亲遭到粟姬的一番羞辱后,心中十分气愤,便找到王夫人,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母亲,提出原把女儿嫁给刘彻。

刘彻和他母亲那时在宫中地位并不高,能攀上长公主一家这门亲,这对王夫人母子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精明的王夫人当即爽快的答应下来,两人一拍即合,搞掉粟姬的儿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从那以后,长公主就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粟姬的坏话,夸刘彻多么聪明。汉景帝毕竟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丈母娘当然会说自己的女婿好,女婿被立为太子,将来即位,女儿那就是皇后了。这些景帝也心知肚明,所以并没有换太子的想法。

可粟姬在政治上不够老练,嫉妒心太重,最后还是被长公主和王夫人击败。 景帝七年,刘荣被废掉太子位,封临江王,不久,母亲粟姬忧愤而死,几个月后,刘彻被立为太子,这便是历史上的汉武帝。

粟姬失宠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城府不够深,嫉妒心又太重,儿子还没即位,眼里就已经容不下其它妃嫔和她们的子女。考虑到百年后,自己妃嫔和其他子女的命运,加上长公主和王夫人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汉景帝最终还是废掉了刘荣。

刘荣被废后被封临江王,在封地内建王宫肆意占用高祖庙地,因此犯下大罪,刘荣在向景帝写下谢罪书后自死。

2.刘疆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定恭王的外孙女郭皇后

在郭皇后和妃嫔阴丽华两人之间,刘秀喜欢的是阴丽华,但郭皇后却在阴丽华之前生下了儿子刘疆,毕竟在帝王之家的眼中,江山才是重要的。于是,刘秀便封郭氏为皇后,刘疆也被立为太子。

但不久阴丽华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汉明帝刘庄。刘庄原本叫刘阳。刘阳自小就聪颖伶俐,十岁就能背诵《春秋》。刘秀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他看来,刘阳就好似一个神童。

有一次,刘秀在检察官员呈上的各地垦田和户籍人口的文书时,看到里面有句话;“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刘秀看了半天也没看懂是什么意思,便问大臣,大臣们也说不出个所以他然来。

这时才12岁的刘阳站出来说道:“河南是京城的所在地,朝廷的高级官员都在这里,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陛下的亲戚也在这里,因此,负责统计这两个地方田地数字的官员当然不敢过问。”

刘秀听后,方才恍然大悟,不得不叹服刘阳的聪明才智,从此更喜欢他这个儿子,也萌发了换太子的想法,而刘疆的命运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

刘疆的母亲郭氏本来就是靠先生儿子才当上皇后的,原先就不受宠。刘秀经常呆在阴丽华那儿,这让她倍感失落,心中因此产生怨恨,便时常出言不逊,讽刺挖苦阴丽华和刘秀,使刘秀最终下了换太子的决心。

但错在皇后,刘疆并没什么过错,刘秀就打算先废掉郭后再说。于是在建武十七年,刘秀以“怀势怨怼、数违教令”的罪名,罢黜了郭皇后,立刘阳的母亲阴丽华为后。

看到母亲被废,刘疆明白,大势已去,已无可挽回,与其被废,不如早辞。于是,便上书刘秀,请求辞去太子位。刘秀起初并不同意。刘疆又托朝中的亲近大臣,表明自己辞太子位的诚心。

建武十九年,刘秀下诏免去刘疆太子位,改封为东海王,立原东海王刘阳为太子,并改名刘庄。刘秀死后,刘庄即帝位,是为汉明帝。

刘阳改名刘庄,主要由于他身份的改变。刘阳是他的母亲做妃嫔时所取,那时他的身份是“庶子”,后母亲做了皇后,身份也就不一样了,由“庶子”成了“嫡子”。所以便改名刘庄,这里面意义自然不同。

刘荣和刘疆都是先为太子,后又被废,两人的遭遇也大致相同,都是由于母后失宠,不得已而退出太子位。但刘疆颇有自知之明,也比刘荣要聪明,所以他的命运比刘荣好的多。***如他继续谋取太子位,等待他的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所以在那种不利的情况下,刘疆能审时度势,化险为夷,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和中国相似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